我看對照記。
如此一本書幾幅圖,匆匆看畢張氏的一生。合上書本之際,是有愧疚感的。
唏噓,是必然的強烈。人家活了一輩子,容你幾十分鐘回顧一生,白活不白活。
林夕曾說過,拉長鏡頭來看的話,人生是一部喜劇。
然而,對照記糅合小團圓於我看來,依然是一部悲劇。特別是看到了張愛玲晚年臉上那愉悅的微笑。
那種可親的素美,我看了就軟,特有淒然。
看著小時候的她不憧得笑,笑起來倒像她自己說的「有點不懷好意」。
讀書時期,她的照片是狂的熱的,沒有笑,也沒有一張是看鏡頭的。
開頭也許是為著少年的傲氣,後來看起來多了一點哀。
她的高高在上仿佛是被迫成的,她的心事,宛若一旦看了鏡頭就破。
而根據小團圓裡說的,長大後的她面對邵之雍笑得也不自然。
因此看到了張愛玲晚年臉上那愉悅的微笑,那自然的輕鬆的換了個人似的笑容
她花了一輩子,終於學懂笑了。
在剎那間,終於明白唏噓從何而來。
驚覺張愛玲原來一直是一個小女人。
不會用「只不過是一個小女人」,小女人就是小女人,只是一個形象,不需要含有褒貶批判之意。 而事實上小女人也很難做的,這是另一個題目,暫且擱下。
張愛玲高不可摹的姿態該是出自她的漠然和那一點點的遲鈍。
「噯」「哦」,沒必要說,沒必要問,她也不想知道。
即使邵之雍明確示明愛上多個「她」,九莉也一直淡淡的壓抑著忍受著
甚至多番幾次看到他面上有輕蔑之態,感覺卻是很震動
她從來沒有強勢過,想都沒想過。
思緒到此斷了,也沒有收筆的必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