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01.2010

結論。

發現自己又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。

事實上回首過去,我的確做了不少會讓自己後悔的事,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。為了融合,為了保留,為了掩蓋受傷害的自己。每次後悔時刻我都會告訴自己:沒關係的,別想了,都過去了。然而正如林夕所言,改變自己的心的心態,比變心還要重要。於是我不禁問了自己:親愛的,你覺得委屈嗎。

我不解,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堅強。面前的路,我看不見。

立志做文學人在香港實在是一條虛無的路。王眙興就是因為無意中知道海辛連修電視的錢都沒有,竟然要以自己的作品作為報酬而受了衝擊。結果年紀
輕就勇奪雙年文學獎的他銳意選擇另一條文學道路,希望有了知名度,就可以再走上「道」的旅途。可是,當我看到梁文道斬釘截鐵的告訴他:「倘若你這條路再過兩三年仍然不成功,我可以告訴你,你是失敗了。」的時候,我無法不心痛起來。梁文道先生,你這回又做了一個冷血的殺人兇手了,可是,我知道,你不會替你的讀者感到殘忍。我想,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!為什麼在文壇舉足輕重的人會連修電視的錢都沒有?為什麼要有文人以自己的一生作為試驗,直到今時今日,諸位不知名的文人還在努力開闢文學的道路? 告訴我,都什麼時候了。

梁文道提及黃秋生曾說如果他名成利就,一定會帶多些人進劇場,最後當然沒有。無疑,以現在的情況如此看來,王眙興的夢大袛也很難實現。再說,這個夢是理由還是藉口我也不知道。誠然,如果他可以專心一致地當一個有墨水的藝人,如黃秋生一樣,忘掉他的夢,我想我是不會怪責他的,而且 首先為他拍掌。因為,有些路走過了,就不能再回頭。

還是一個人說得對,在社會上立足,讀多少書不是重點,重點是,你有沒有一個真實而健康的心靈。然而要知道文學路的虛無並不困難,只要告訴某一個香港人你的志願是作家,大概你就可以從他/她的表情中找到答案。而且大多數文人的心靈都不怎麼健康,因為沒有痛苦與經歷,就不會寫得出驚為天人的文章。

那麼
結論,是否只有一個呢?

-

6 則留言:

  1. 王立群說懷才和懷孕一樣,時間久了才會被人發現
    時間久了的意思又不知是多久
    也許過程痛苦,放棄也未嘗不可
    然而決定,是十分個人的
    因為後果自負,別人不得插嘴

    PS
    但若以興趣為業
    或獨樂樂 或眾樂樂
    我想其結果也是好的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唉,也對
    後果自負,也真是沉重的一個擔子
    根本是一場賭博嘛.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有些人得道,從而成名。
    道是甚麼,也許還未確知;
    但為了成名,就肯定遠離道。
    藝術這回事,
    心術一定要正。為國為人為自己也好,
    只要真心誠意,意義在過程中已經實現。
    為了實現這回事而花費許多時間,
    沒有時間買股票,沒有時間吸引人的眼球,
    自然成不了名。
    你可能問,那麼如何發揮影響力?
    據校長名言,
    有一分光,發一分熱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是的,我明白老師說的「只要真心誠意,意義在過程中已經實現」。可是「過程」本來就是虛的,當然實際的得著是有,但如何在這現實的社會中找到平衡呢?我只是怕連發放光熱的機會都沒有,心裡著實的疑慮著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路在足下,只要你踏一步,腳底那泥土就稱為路。

    你不一定要以此為業,或從另一個角度說,文學不是一種東西,而是一種態度、一種風格、一種習慣,不論你以後做甚麼,還是可以以文學的態度來生活,或生活得很文學,工餘更可以從事文學的活動。

    能夠以文學為業是很幸福的,但畢竟是少數。

    從孔子的弟子開始,到今天報紙上的專欄作家,大多數本來就不是寫作的,甚至畢生都不是搞文學創作的,但他們都以文人的姿態活着,以自身影響一個時代的人文精神。

    不過,你有的是青春,青春是無敵的。甚麼都可以試,可以碰,真的跌倒,大不了再站起來。最怕是連這份勇氣都拿不出來,那就甚麼都甭說。

    如果還是拿不定主意,就繼續讀讀預科文學;如果預科畢業還是拿不定主意,就讀讀中文系,或外文文學系,反正是你喜歡的,讀着也愉快。

    畢竟,到你工作的時代,有中文英文粵普英語,加點做人的靈巧,自然生活得不錯。所以在這個求索的階段,不要落掉中英文,那就可以盡情享受學習的樂趣。

    如果你想發大財,
    那就當我剛才甚麼都沒說過吧。

    回覆刪除
  6. 生活只要過得愉快就好了~
    我只是想做到老師說的那樣:努力儲夠追求簡單的資格~
    謝謝老師耐心的解釋!;)

    回覆刪除